星期二, 9月 30, 2014

有現金才有機會

恆生指數於9月4日升上25,362.98點, 創下年內最高位, 隨後摩根士丹利將恒指目標上調至27,600點, 甚至認為最樂觀情況下可以升到33,000點. 大行的樂觀目標最終能否達到仍然言之尚早, 不過以上星期恆指收市位23,678.41點計算, 肯定就要先吃目前虧, 較9月初高位下跌了1,684點. 筆者一向認為股市越升得高, 應該增持的是現金而不是股票, 因此, 如果你發現恆指在25,000點的時候持有的現金, 比較恆指在20,000點的時候持有的現金少, 那麼可能你需要考慮風險管理有否改進的空間. 股市能夠創52週高位, 通常伴隨不少能夠說服市場以及投資者為何股市升得有理由的利好因素. 不過, 在投資市場裡, 市場的價格通常已經反映已知的事情, 有時甚至過度反映. 因此, 大家不難見到, 盈利預期升5成, 股價已經升1倍, 或者盈利預期跌2成, 股價已經跌5成的情況. 投資者不要見到股市越升越心雄, 如果見到某類股票因為一些負面因素而股價大跌也不需要心慌. 筆者於恆指24,150點的水平開始減持股票, 至到恆指不斷創年內高位的這段時間, 基本上是執行越升越沽的策略, 並且於9月3日沽清941中移動, 因為當時中移動的股息率已經跌至3.1%的不吸引水平. 目前筆者現金充裕, 但不會心急, 因為未到大舉入市的時機, 目前基本上只做2種操作, 第一, 長期收集以3大條件(高資產折讓, 高股息率和淨現金)選擇的價值股, 第二, 專揀一些有人盡皆知的壞消息而股價因而已經大跌的股票, 最好是所有大行都看淡, 無人看好的股票.

有朋友問筆者, 專家話持有現金輸通脹, 為何筆者目前持有相對高比例的現金. 筆者同意如果是永遠持有現金, 那麼一定會輸通脹和持續喪失購買力, 但策略性持有現金等待機會則是另一回事. 記住, 賺錢機會永遠都會有, 錯失一次可以等下次. 但現金用完就無, 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再儲蓄累積, 最重要的是, 投資不一定穩賺不賠的,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法則第一條是不要虧本, 第二條是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 既然投資有機會賺也有機會蝕, 投資者應該選擇賺錢機會較大的時候才出手, 也要在某些時候令自己承受的風險下降. 筆者認為在恆指25,000點時出手投資, 賺錢的機會比恆指20,000點時低, 但要承受的風險卻較高. 理由好簡單, 如果你在恆指25,000點才買, 當恆指跌至24,000點時你沽就馬上蝕1000點, 不沽又可能繼續下跌, 但如果你在恆指20,000點已經買了, 即使恆指由25,000點下跌1,000點, 你仍然有4,000點利潤, 因此, 很多時候, 什麼水平入埸已經幾乎決定賺蝕的機會. 朋友又問筆者, 如何忍得住有錢都不買股. 有一個可行的方法, 就是將手上的現金分為5份, 然後去銀行做5份定期存款, 存期分別為1個月, 3個月, 半年, 9個月和1年. 目的不是為了利息, 而是為了保證未來一年內, 你段段都有資金可以入市, 至於到時是否值得出手, 當然要看到時股市的水平.


後記: 筆者的意思並非指所有無人看好的股票都值買, 筆者的意思是指在無人看好的股票當中, 選擇值得投資的股票, 買股票永遠都需要分析和揀選. 大家會發覺同一支股票, 大行有時會唱好, 有時會唱淡, 如果你等到全部大行都唱好的時候去買, 價錢一定唔會平, 筆者寧願選擇當全部大行都唱淡的時候才去買. 此外, 行業的經營難免有起有落, 如果你俾筆者選擇, 在行業好景時或者低潮時買, 筆者會選擇在行業低潮股價大跌時買, 然後等待復甦, 多過選擇在行業好景股價已經大升時買, 然後期待行業繼續更加好景. 

星期四, 9月 25, 2014

資產折讓股組合成員再公佈佳績 - 26 中華汽車 (補充版)

中巴公佈2014年度業績:

1. 股東淨利潤增加50.28%至6.664億元或每股14.62元.
2. 股東資產淨值增加10.47%至73.369億元, 每股資產淨值為160.9元.
3. 末期股息每股0.1元, 特別股息每股1.8元, 加上第一次中期股息和第二次中期股息, 全年派息每股2.8元, 增加21.7%.


以今日收市價63.8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397倍, 股息率有4.39%.
以筆者平均成本62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385倍, 股息率有4.52%.

另外, 今日880澳博股價再創52週新低15.06元, 筆者終於忍不住再買多一注15.2元, 平均成本下降至16.98元. 筆者相信滬港通之後, 濠賭股是內地投資者的必然選擇, 濠賭股是真正有實際需求的滬港通概念股. 即使以基本因素計, 現價的澳博預期市盈率為10倍, 預期股息率高達7.2%, 集團現金扣除所有債務之後仍然有淨現金78.2億元, 財務狀況良好.


後記: 有網友留意到中巴的現金減少了4.799億元至20.249億元或每股44元. 如果大家留意資產負債表, 合營企業投資增加7.058億元至到22.06億元. 該合營企業是指同太古地產合作大家各持50%權益的Hareton, 將在黃竹坑興建一幢樓高 28 層的甲級寫字樓, 已經補地價10.6973億元, 而隨後所需的發展成本, 中巴同太古會共同承擔. 因此, 現金減少是增加對Hareton的投入. 對股東是好事, 因為當項目完成後, 集團的租金收入會大增, 同一筆資金, 投資寫字樓的回報率會比現時做定期存款高.

集團扣除所有負債後的每股淨現金仍然有41.74元, 佔現時股價65.8元的63.43%. 

此外, 根據最新的披露報表, 集團於9月26日回購26,200股, 股價由65.6元至66元, 平均成本65.8634元. 有跡象顯示, 管理層作風有些微改變, 由增加派息至到回購股票, 對小股東的要求開始有回應.

星期二, 9月 23, 2014

宏利終於雨過天晴

筆者對上一篇講宏利的文章是在今年2月18日, 當日文章的最後一句是: 宏利要開始增加派息, 才是真正海闊天空. 自受挫於金融海嘯被迫於2009年第2季開始削季度股息一半至13仙(加元,下同)之後, 經過5年的努力宏利終於在今年第2季度將第二次中期息增加19.23%至15.5仙, 一方面顯示宏利已經完全從金融海嘯的困境中恢復過來, 另一方面也顯示管理層對未來經營前景的信心. 事實上宏利第2季股東淨利潤按年大增3倍至9.07億元, 上半年股東淨利潤則按年大增1.3倍至16.91億元, 每股普通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均為91仙. 此外, 導致集團於08年第4季轉盈為虧, 此後多年一蹶不振的變額年金與獨立基金保證已經大幅度改善. 08年底集團的保證價值高達944.94億元, 相對應的基金價值只有701.85億元, 到了今年6月30日, 保證價值下降至905.61億元, 相對應的基金價值已經上升至922.03億元. 期內集團償付10億元到期債務以及贖回4.5億元優先股,加上保留盈利, 財務槓桿比率因而由30.8%下降至28.2%. 集團目前的派息目標比率為淨利潤的35%, 長遠的派息目標比率則為淨利潤的30%至40%.

此外, 筆者較關心的是新業務價值, 上半年同比增長2%至6.21億元, 當中, 財富管理業務的新業務價值下跌4%至2.56億元, 雖然財富管理銷售按年增長4%至271億元, 但被期內無風險利率下調以致資金可再投資收益率隨之下降所抵銷. 保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則上升7%至3.65億元, 雖然保險產品銷售按年下跌37%至271億元, 不過, 如果撇除去年第2季團體保險業務錄得一次性大額整付保費交易的影響, 第2季保險銷售金額其實同比增長10%. 債券是保險公司資產的主組成部分, 利率下跌對保險股的影響是混合性的. 利率下跌100點子對保單負債估值中假設利率的影響會導致集團需要撥備6億元, 以此同時, 集團所持可供出售債券資產的公允值會上升7億元, 但現實世界, 保險公司不可能出售全部債券資產以實現利潤. 集團最新公佈以約40億元現金收購標準人壽加拿大業務, 預期未來3年每股盈利因而增加3仙, 亦有助集團在2016年實現核心盈利達到40億元的目標.

星期三, 9月 17, 2014

買入第2注 880 澳博控股

有網友留言問筆者對澳博控股今日創下52週低位有什麼感想. 筆者目前資金充裕, 加上筆者一貫的風格, 其實不難估到筆者會點做.

筆者的行動已經可以說明一切. 今日以16.44元買入第2注, 相比第1注的成本19.3元低了15%, 加注的股價同上一注的股價一定要有足夠闊的空間才能夠達到拉低平均成本的效果, 15%是不錯的加注位. 因此, 目前筆者澳博控股的平均成本降至17.87元, 下一個加注位是14元.

星期二, 9月 16, 2014

三大條件選擇價值股 (副題: 533金利來)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曾經由年初的高位3.01%下跌至最低位2.34%, 最近市場的揣測在提前加息與否之間徘徊, 而上星期五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回升至2.62%. 目前影響股市的因素, 美國方面包括經濟表現, 尤其是就業市場, 工資增長以至通脹狀況, 均影響美國加息時間和步伐, 以致環球資金流向, 今年2月份奧巴馬簽署行政命令, 將聯邦政府合同僱員的最低工資時薪由7.25美元調高至10.1美元, 2015年1月1日開始實行, 到時會否帶動更多美國人提出加薪要求值得關注. 無論如何, 聯儲局極可能於10月結束買債計劃, 正式終止第3輪量化寬鬆措施. 歐洲方面, 央行將指標再融資利率降至0.05%, 並宣佈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擔保債券以支持歐元區經濟. 地源政治方面, 美國和歐盟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 將招致俄羅斯採取報復措施, 以及美國奧巴馬政府正式向伊斯蘭國宣戰, 蘇格蘭將進行獨立公投. 中港方面, 內地正經歷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和升級, 不太可能採取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 至於滬港通固然是令人憧憬的因素, 不過, 如果你是內地投資者, 你會否有15.69元人民幣的國壽A股不買, 反而來香港買23.1港元的國壽H股? 不過, 有些在內地有名氣但不在內地上市的股票可能成為跑出的黑馬.

筆者於5月27日推介的香港小輪, 以當日收市價6.69元(港元, 下同)計算, 持有至今股息加上股價升值回報率有23.8%, 以筆者的持股平均成本計算, 回報率則有27.3%. 筆者會繼續以高資產折讓, 高股息率, 和淨現金三大因素去選股, 並建立一個資產折讓與被動收入組合. 今次討論533金利來, 集團連續12年全年派息金額都是中期股息的3倍, 集團最新中期股息為每股8仙, 如果繼續維持傳統, 表示全年股息為每股24仙, 以上星期五收市價3.21元計算, 預期股息率為7.48%. 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高達12.058億元, 沒有任何銀行借貸, 集團總負債只有7.864億元, 當中有46.13%為可能永遠不用找數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即使如此, 淨現金仍然有4.193億元, 截至6月30日集團股東資產淨值為每股3.538元, 市帳率為0.9倍, 資產折讓不大, 不過仍然能夠以符合筆者3大條件中的兩項入圍. 集團資產負債表中, 投資物業價值高達22.49億元, 佔總資產的52.8%. 投資物業主要包括沙田的金利來集團中心, 廣州天河區的金利來數碼網絡大廈, 以及瀋陽巿的金利來商廈, 期內為集團提供租金收入和管理費收入分別為7,235.3萬元和2,109.1萬元, 年化租金回報率為6.43%. 如果全年派息每股24仙, 共需資金2.357億元, 集團上半年撇除投資物業重估收益以及出售上海長寧區安化路物業特殊收益的淨利潤為1.37億元, 已經達標58.12%.

星期二, 9月 02, 2014

194 廖創興企業: 冀能分享經營成果, 以創造雙贏局面

今年筆者推介的一些資產折讓股, 包括川河, 大昌集團, 光大控股, 香港小輪等, 股價紛紛創下52週高位, 證明一支股票的價值最可靠的根源始終是來自相關公司的資產和願意同股東分享的經營溢利. 今次想討論另一支資產折讓股194廖創興企業. 集團主要從事物業投資, 物業發展和物業管理, 酒店經營以及財務投資. 筆者於2009年6月16日首次推介廖創興企業, 當時股價為5.49元, 如果持有至今, 共收取股息4.09元以及每十股送一股創興銀行, 以執筆之時收市價10.2元計算, 投資5年回報率有1.933倍. 現時的廖創興企業與5年前比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 5年前廖創興企業持有47.82%權益的創興銀行, 但今年2月14日集團已經將1.68億股創興銀行出售予越秀企業, 5月5日又將3,786萬股創興銀行以實物分派形式派發給股東, 5月8日三菱東京UFJ銀行將484.79萬股創興銀行轉讓予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廖創興置業, 因此, 現時集團持有1,740萬股,相當於4%創興銀行股權.

另一個主要變化是5年前集團的財政狀況為淨借貸27.3億元, 高借貸水平限制集團派高息的能力. 但根據集團最新中期報告, 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為29.628億元, 而銀行借貸只有25.272億元, 淨現金為4.355億元. 集團持有的主要投資物業包括旺角彌敦道的創興廣場, 出租率達88%, 上半年租金收益約5150萬元. 中環德輔道中的創興銀行中心, 上半年租金收益約2460萬元. 德輔道西的創業商場和淺水灣道的富慧閣, 上半年租金收益約1240萬元. 此外, 上海創興金融中心上半年租金收益約7500萬元. 集團的收租業務(不包括投資物業重估收益)的稅前溢利高達1.625億元, 這是穩定而持續的盈利來源, 以集團投資物業總市值76.5億元計算, 年化收益率大約4.25%.

集團另外重要資產包括發展中物業和待出售物業, 帳面值高達21億元, 主要包括佛山翠湖綠洲花園第一期, 仍然有49%住宅單位和84%停車位待售, 佛山雅麗豪庭第二期則提供1,542個住宅單位, 1196個停車位和2,100平方米的零售和商用面積, 當中474個住宅單位已經售出. 本港方面, 集團購入大埔區一幅佔地26.2萬平方呎地皮, 正研究尋求更改為住宅用途, 而干諾道西的滙港中心為樓高28層的甲級寫字樓大廈, 已獲城規會同意更改為酒店用途. 此外, 集團持有總值7.05億元的證券投資組合. 當中, 4%創興銀行股權於6月30日帳面值2.464億元, 現時已經升值至3.15億元, 估計每年能提供約1,000萬元股息收入.

集團宣佈派中期息每股15仙, 筆者認為即使全年派息每股60仙, 也只是需要資金2.27億元, 單單收租業務的盈利已經足夠應付有餘, 物業發展業務視乎銷售情況甚至可能綿上添花.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28.269元, 市帳率只有0.36倍, 如果大股東採用派高息政策, 與小股東共享經營成果, 股價折讓便可大幅收窄, 創造大小股東雙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