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30, 2012

不同版本的孫小頭

孫中山開國記念銀幣又稱為孫小頭,是較普通和大眾化的入門品種, 事實上, 根據NGC的記錄, 被評為完全未使用(Uncirculated)的孫小頭共有1174枚, 最高分為MS67, 只有2枚.

不過, 孫小頭雖然普通, 但有不同的版別, 收集仍有一番樂趣. 筆者收藏品當中便有3個不同的品種.

1. 普通版




2. 廣東版又稱為海南版




3. 海南版出頭圓



如果大家仔細比較3個版別, 包括正面與反面, 就可以發現不同之處, 這也是收藏銀幣的樂趣之一, 此外, 民國銀幣也是歷史的見證, 不能重新再造.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二, 6月 26, 2012

評級被下調無損匯豐競爭力

上星期金融業的主要新聞之一是評級機構穆迪調低全球十五家大型銀行信貸評級, 理由是這些銀行面對資本市場波動性以及巨額損失的風險, 即使資本市場以外的盈利, 也面對持續性和穩定性的挑戰, 此外, 金融業經營環境受到經濟疲弱, 監管要求越趨嚴緊, 和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等不利因素惡化而導致利潤率下跌.

信貸評級被下調會令到銀行發債成本上升, 因為評級越低, 理論上違約風險越高, 投資者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以作補償, 如果投資者需要買入該銀行的信用違約調期(CDS)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情況就好像買人壽保險, 年齡越大, 健康狀況越差, 保費就越貴.

此外, 銀行一般會持有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 借貸給其他同業, 持有同業作為擔保銀行的資產, 或者成為同業的交易對手, 例如回購協議(Repo), 一旦對方的信貸評級被下調, 相關資產的信用風險權數就會提升, 表示同一筆資產計算出來的風險加權資產就會增加, 風險加權資產增加表示在維持同等核心一級資本比率之下就要增加同等的核心一級資本. 投資者或金融機構在選擇交易對手的時候會考慮對方的信貸評級, 港交所也規定衍生工具發行商必須維持信貸評級在A3級或以上. 一旦銀行的信貸評級被下調便可能需要向交易對手支付額外的抵押品, 甚至可能喪失成為交易對手的資格而需要支付解約費用, 導致銀行的交易收入下降. 這對那些擁有大量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非常不利. 事實上, 摩根士丹利透露如果其評級被下調兩級便需要向交易對手支付各種一次性抵押品和解約費用共計67億美元, 高盛則表示評級下調兩級將給該公司增加22億美元成本.

種種以上因素顯示十五家大型銀行信貸評級被下調最終導致相關銀行經營成本上升. 不過, 世事往往不是看絕對的表現, 相對表現反而更重要. 回想筆者中五會考或者高級程度會考的年代, 決定考生成績的評級, 並不是根據考試的絕對表現, 而是考生之間的相對表現. 即所謂的"拉Curve", 因此即使整體考生的絕對分數下降, 但最高分的5%考生仍然能取得A級的成績. 今次匯豐的信貸評級被穆迪下調1級至Aa3, 但其他主要競爭對手例如摩根大通, 美國銀行以及花旗集團皆被連降2級. 事實上, 最怕只得你自己被降級, 如果其他同業齊齊被降級, 並不影響相對的競爭力, 如果競爭對手被降級多過自己甚至有"著數". 以向交易對手支付額外的抵押品為例, 表示匯豐向摩根大通收取的額外的抵押品將超過需要支付的, 也表示主要競爭對手經營成本上升幅度較匯豐為高.

此外, 匯豐今年首季因為自有債務公允值上升而錄得DVA損失26億美元, 理論上, 匯豐信貸評級被下調之後自有債務公允值會下跌, 預期未來匯豐會因此錄得自有債務公允值變動收益, 有利平滑今年的業績. 最重要是匯豐擁有環球多元化地區業務佈局, 能夠承受個別地區因為經濟週期引致的盈利波動, 此外, 匯豐有龐大的客戶存款基礎以及充裕的資金流動性, 能夠抵禦評級被調低對資金成本的衝擊, 加上接近5%的股息率, 匯豐仍具有股價抗跌能力和投資價值.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日, 6月 24, 2012

光緒北洋 34年 長尾龍 NGC AU 58

中國近代機鑄銀幣的價格仍在尋底, 光緒北洋 34年屬普通品種, 當中, 長尾龍最常見, 短尾龍 則比較少有, 另一個品種為雙珠點, 更加少有.

筆者手上的雖然屬最普通的長尾龍, 但帶有原光, 而且目前的價錢相當大眾化, 便買入收藏.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二, 6月 19, 2012

iBond vs 收息股

據報導第2輪iBond(#4214)申請人數約33萬人, 按照循環機制分配, 首先每個申請人獲派1手, 然後申請2手或以上者再獲派1手, 如果有餘額再向申請3手或以上者派多1手, 如此類推, 由於申請人數只有33萬人, 而iBond發行額為100億元, 表示申請3手或以下者將全數獲得分配, 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則要視乎申請1至2手的人數, 越多人申請1至2手, 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就越多, 不過筆者估計最多大約5至6手而應該不會超過10手.

iBond為期三年, 每半年派息一次, 息率與六個月通脹平均數字掛鉤鉤, 但至少也有一厘, 而政府預計今年香港通脹率為3.5%. 標準普爾給予香港政府長期信貸評級為AAA, 而美國則只有AA+, 但執筆之時美國3年期國庫債券的孳息率只有0.375%, 顯示香港政府非常慷慨, 幾乎等於派錢給市民. 市場人士估計新iBond上市後價格大約徘徊在103至104元之間. 筆者想提醒有意在2手市場增持iBond的散戶, iBond的票面值為100元, 表示3年後債券期滿時政府只會支付100元(以每單位計算)贖回iBond. 如果投資者以高於票面值買入iBond, 買入價超出票面值的金額稱為溢價(Premium), 於iBond期滿時將化為烏有, 因此, 以溢價買入iBond而且有意持有至到期的散戶適宜每年為相關溢價進行攤銷(Amortization). 舉例, 如果投資者以103元於2手市場買入100個單位(即是1手)iBond, 3元的溢價分3年攤銷, 表示每年攤銷1元, 假設iBond每年息率為3.5%, 表示每年每單位收3.5元, 扣除1元溢價的攤銷之後, 實際每單位的利息收入便降至2.5元. 到iBond期滿時將累積3元的溢價攤銷加上從政府手上取回的100元, 便完全回收103元的成本.

其實市面上一些優質而派息穩定的藍籌股, 例如恆生和中銀香港, 投資者可以視之為iBond以外的選擇. 以恆生為例, 由2000年至2011年, 市場雖然經歷科網泡沫爆破, 沙士, 美國次按風暴引致的金融海嘯, 歐債危機等不利事件, 但12年來恆生總共派息63.8元(以每股計)或平均每年派5.32元, 近年也能維持在每股5.2元的水平, 筆者認為當恆生的股息率在5%或以上(表示股價在104元或以下的水平)便值得買入作長期收息. 投資者可當恆生股票為息率5%的長期債券, 持有20年靠股息收入已經能回收成本, 筆者相信未來20年恆生能夠維持目前派息水平的機會相當大, 持有高息率而已往績穩定可靠的藍籌股, 筆者認為無需懼怕或擔憂股市的波動. 筆者每次出席恆生的股東會, 都見到不少恆生股東是年長的人士, 每年收取豐厚股息, 生活優哉悠哉, 彷彿與外面風聲鶴唳的市場隔絕.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二, 6月 12, 2012

盛衰交替乃自然定律

據報導城中超級富豪四叔李兆基早前指出如果現時手上有一千萬元, 買股票比買樓好, 因為地產股資產折讓大, 而普通樓將來供應多, 預期兩至三年內股票跑贏住宅樓價. 香港樓市自03年沙士見底回升至今, 長升長有, 彷彿有餘未盡. 上帝創造萬物是互相節制約而達至平衡, 大自然環境中, 如果生物A靠吃生物B維生, 一旦生物A的數目不斷膨脹, 對食物的需求提升, 生物B的數目自然會下降, 但生物A的數目不會無止境地膨脹, 因為到了某個程度,某些生物A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死亡, 生物B得到喘息的機會而能夠回復增長, 食物供應增加又會為生物A的數目重新膨脹提供條件, 然後週而復始. 其實, 實體經濟以致投資市場表現也是如此, 總是盛極而衰, 衰到貼地又會死而復生.

至於有人話, 全世界印銀紙, 只有實質資產可以保值抗通脹, 因此價格一定會升. 筆者無意否定這種思維, 只想分析事實. 股票和債券哪一種較實質呢? 債券背後其實是現金, 股票則代表一間公司的權益, 視乎不同行業的公司, 股票背後的資產可以是房地產, 金銀油礦, 糧食, 廠房機器, 碼頭, 貨櫃等實質資產. 因此, 按邏輯, 理論上持有實質程度較高的資產應該跑贏程度較低的資產. 但回顧5年來美國國庫債券和美股道瓊斯指數的表現卻見到相反的結果, 5年前3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率大約為5.3%, 上星期則跌至只有2.75%, 表示債券價格升值接近一倍, 相反以上星期五收市價計算, 道指仍較5年前低大約10%. 此外, 在美國也見不到印銀紙樓價必升的現象, 次按風暴後超過4年, 美國樓市仍然元氣未復, 有大約1,100萬間房屋的市價仍低於未償還按揭貸款的餘額, 更不用說同買入價比較. 在香港, 恆基地產的股價大約只有資產淨值的51%, 大家想像恆基整間公司只擁有一個物業, 如果你同恆基買這個物業需要100萬, 但如果你買恆基間公司而得到間物業卻只需51萬元, 雖然現實上, 買物業有居住功能買股票則沒有, 但仍然有地產股股價與樓價不對稱的地方.

坊間看好樓價繼續上升的理由不外乎供應量少, 資金充裕和息率低企. 筆者不是樓市專家, 沒有本事預測樓市未來走勢, 不過筆者相信投資市場一句至理名言, 樹再高也不會長上天去. 筆者不相投資市場包括樓市有只升不跌的神話, 凡事總有盡頭, 盛衰交替乃自然定律. 但凡一種資產的價格升到某個程度, 令人培養出一種只升不跌的信念, 即使不是要馬上轉勢向下, 相信也離見頂不遠了.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六, 6月 09, 2012

人行減息內銀股價下跌, 負面過度反映, 正面被忽略

人行減息內銀股價下跌, 分析員的解讀是, 由於今次人行減息的同時, 亦將貸款息下限降至基準的0.8倍,存息上限則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1倍, 令利率更趨近市場化, 在銀行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 存款利息明降暗升, 人行變相進行不對稱減息, 令內銀淨息差收窄.

筆者一向認為銀行的貸款質素變化(即信用成本的上升或下降), 比淨息差的變化(即淨利息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更重要. 原因好簡單, 淨息差下降1%, 表示每100元貸款減少1元淨利息收入, 但如果貸款質素惡化貸款變成壞帳, 損失可能高達100元本金.

人行減息救市雖然令到內銀淨利差收窄, 但挽救下降的經濟令到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得以舒緩, 省回的信用成本絕對可以超越淨利息收入的減少, 此外, 如果救市令到股市上升,市場情緒好轉, 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得以增加, 這些正面因素卻被忽略了.

筆者認為市場對負面因素反映過度, 內銀股價下跌是買入的機會, 939建行, 1398工行, 3328交行和3968招行皆可取.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星期二, 6月 05, 2012

在股市中生存需要維持購買能力

對於筆者認為可在每年的相對高位沽貨減持以增加現金水平, 有朋友問筆者是否不再信奉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 筆者對投資的基本信念並沒有改變, 仍然相信巴菲特的名句"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變得貪心; 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你要變得恐懼"為永恆的投資致勝之道. 但經歷金融海嘯之後, 對投資上的實際操作的確有些調整, 筆者認為應該稱為"優化". 最明顯的一個分別是過去筆者太注重Hold(持有), 而現在筆者更注重Buy-持續的購買能力, 尤其是當市場出現恐慌和不理性沽售而帶來以劣品貨價錢收購上等貨的機會時, 自己是否仍有現金可以運用, 如果到時沒有購買力, 那麼只能白白望著大好機會流失. 大家要知道, 巴菲特並沒有購買力不足或者購買力無以為繼的問題, 因為巴郡的其中一個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 保險公司的其中一個特性是定期不斷有新資金給你投資, 因此, 如何運用源源不絕的資金才是巴菲特需要煩惱的事情, 但普通散戶如筆者, 卻要面對購買力消耗殆盡的問題.

此外, 長線投資最適合的時機是當經濟處於持續增長的時期, 企業的經營溢利和內在價值也與時俱增, 過早沽貨只能賺取蝇頭小利, 長期持有才能享受企業複式增長的成果. 不過, 如果環球經濟奄奄一息, 在歐美政府用極端手段不斷印銀紙和大幅降息的支持下也只能苟延殘喘, 未能強勁復甦, 但股價卻因為市場情緒的反覆而時升時跌, 形成一段長時期在一個區間上落波動, 即市場人士所謂的"有波幅沒有升幅", 筆者認為在此背景下,每年選擇在相對高位沽貨而在相對低位買回, 不失為較面對現實的做法. 問題是如何判斷每年的相對高低位. 筆者的方法是首先估計今年的高低位的幅度, 以近2年恆指為參考, 估計大約為6,500點, 然後再估計今年的高位, 筆者的數字大約為23,800點, 因此, 筆者心中今年恆指的高低位大約是17,300至23,800點. 當恆指接近心中高位時分段減持, 接近低位時分段增持, 不到位便不買不賣, 繼續持有現有股票組合和儲蓄現金. 有人會說筆者可能會估計錯誤, 這個是當然有機會發生的事情, 畢竟筆者不是先知, 只能從錯誤中不斷學習和改進.


後記: 筆者從來無意在接近18,000點沽貨, 相反18,000點或以下應該是增持股票的好時機, 不明白為何有讀者誤會了筆者的意思.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